学生频陷诈骗陷阱,万载家长孩子必看!
07-30 10:56 阅读 237
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
暑假中
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时间大增
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
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
紧盯学生群体下手
近期
我市发生多起学生被骗案件
涉及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各学段
且此类案件呈蔓延趋势
需引起高度警惕
7月20日,学生小余使用家长手机刷“快手”,被一则免费领取“蛋仔派对”游戏皮肤的视频吸引。他按视频指引,先后下载了“TT语音”、腾讯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。在对方的操控下,小余打开了家长手机内支付宝、QQ、银行卡等软件,暴露了敏感信息,对方远程操控导致30142元被盗刷。
7月17日,警方接到报警,学生小潘在玩蛋仔派对游戏时,被一名陌生网友拉入一个所谓的明星粉丝群。之后群内通知有人筹集资金做违法事情,需要排查群内成员。随后一陌生QQ好友自称公安机关人员,要求小潘通过QQ视频联系,并威胁称不接听会上门找麻烦,影响上学。在对方的恐吓下,小潘按其指示操作家长手机,导致7387元被转走。
高中生小陈在刷手机时被陌生QQ好友询问是否愿意做兼职帮助快递员发短信。小陈按对方要求发送了上百条短信,事后发现电话号码被封控,还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。原来,这些短信都是诈骗短信,小陈成了骗子的帮凶。
大学生小熊想在暑期赚取零花钱,在网上浏览兼职信息时,与一陌生人加为好友,对方称有轻松赚钱的门路,只需提供银行卡接收钱款,再将收到的钱取出来就可以获得丰厚报酬。结果,小熊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,银行卡被冻结,自己也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。
1.暑假期间,家长要注重反诈教育,提高孩子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,保管好自己手机、银行卡等物品,不要将支付APP设为免密支付,关注孩子微信、支付宝余额,要引导孩子不要在网上透露个人和家庭任何信息,有问题及时主动向家长、老师、民警求助。
2.公检法不会通过QQ、微信等社交媒体办案,更不会威胁学生或家长;免费游戏皮肤、礼品等往往只是诱饵,背后可能隐藏着屏幕共享、信息泄露、盗刷钱财等陷阱。切勿轻信陌生视频和链接,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。
3.同学们找兼职要通过正规平台,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兼职信息。有关电话卡、银行卡不能随意出租出借,不能帮助其发送陌生短信。同时,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✍️ 版权声明: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。
需要招聘或者找工作
可以添加人才客服微信